校党委书记胡金焱在《大众日报》发表理论文章 -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专题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首页 > 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 学校动态 >> 正文

校党委书记胡金焱在《大众日报》发表理论文章 -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发布时间:2022-09-20      点击数:

新闻网讯 9月20日,校党委书记胡金焱在《大众日报》发表理论文章“在全面求强中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undefined

文章指出: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全省上下要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勇于担当、加压奋进,努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走在前、开新局”,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山东发展迈入全面求强、大踏步向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山东是经济大省也是高等教育大省,全球经济和教育的发展规律表明,经济社会与高等教育向来是相互赋能、相互成就的依存关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现代化强省建设,不仅包括经济强省,也对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教育应全面融入现代化强省建设,在全面求强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山东高等教育亟待实现由大到强转变
     近年来,山东相继推出《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双高”建设计划、高等教育“冲一流”工程以及正在推动的“811”计划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山东高等教育整体呈现出百舸争流、百花竞放的良好局面。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优化高等教育资源,深入实施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计划,加快双一流建设,推动省属高校实现突破”,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充分反映了全省人民的共同期盼。
对照现代化强省建设目标,山东高等教育要实现从大到强的跨越,更加任重道远,这主要源于长期以来山东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一是山东高等教育资源分布区域结构不平衡。济南、青岛、烟台、潍坊、淄博等5个经济较发达市共有高校106所、本科高校52所,分别约占全省总数的70%和74%。二是山东各市在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上参与投入不充分。与基础教育投入主要依靠各市不同,公办地方高校尤其是本科高校很大一部分主要隶属省级政府,主要依靠省级财政投入,地方参与不足,财政支持较为有限。在全国范围内,与南方省份相比,山东地方高校年度预算差距较大。三是地方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足。多数地方高校科技研发能力较弱,校企、校地合作有限,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不强。与全国大多地方高校类似,多数山东地方高校发展主要依靠财政拨款与学费收入,依然走在加专业、扩招生等外延发展的老路上。四是地方高校办学缺乏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度较大。目前,山东地方高校总体状况是山多峰少,部分高校专业建设摊大饼、学科发展不聚焦,办学特色不明显、比较优势不突出,加上经费资源和条件待遇不足,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上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
    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把握好四个关系
    在山东全面求强的新发展阶段,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对照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统筹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两个维度来谋划思考,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把握好现代产业体系与高等教育集群发展的关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强调,科技是强省之本,实体经济是强省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强化科技战略支撑,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发展的上限,现代产业越往高精尖方向跃升,越需要高等教育的高质量支撑。要真正实现产业体系的深刻变革,提升山东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需要高等教育与产业相互赋能,推动产业体系与153所高校集群发展紧密结合。
    二是把握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关系。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链条上的重要两端,基础教育是人才苗圃工程、民生工程。作为教育和人口大省,山东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良好局面已基本形成。高等教育处于教育体系的顶层,是山东面向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吸引和沉淀人才的蓄水池,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能够为山东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才“虹吸效应”。把握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关系,是优化全省教育体系,实现全省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的需要。
    三是把握好省级与市级政府投入的关系。推动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各级政府上下联动、各有侧重,共同支持、协同发力,建立常态化持续性的财政投入机制,对高校保持政策和财政投入。
    四是把握好内涵发展和外延扩张的关系。建设现代化强省需要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这是新阶段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在新形势下,山东高等教育应尽快摒弃老路,通过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强化优势,实现强身瘦体和强身健体。
    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抓好四个结合
实现山东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把高等教育置于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总体框架中,聚焦关键环节,抓好四个结合。
    一是抓好现代产业体系与高等教育集群的结合。无论是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还是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科技创新和现代产业是核心。政府要牵头统筹资源、搭建平台、建立机制,构建以政府为主体、高校和产业为两翼、市场和资本为纽带的对接耦合平台。依托平台对接高等教育集群和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全省153所高校发挥各自特色优势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先进制造业分别搭帮结对。通过打擂赛或揭榜制,实施校企共建科技合作基地、工程技术中心、联合研发平台等,推动产业与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为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突破、先进制造业做强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培育赋能。地方高校要瞄准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对接,主动服务,广泛开展校地合作、校社合作、校企合作、校研合作,以共建学科专业、共建学院、共建研究院、共建实验室、共建协同平台等方式,将高校的教育资源、科技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利用起来,在服务社会、贡献社会中争取资源,实现合作双赢和多赢。
    二是抓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结合。高校是面向全球吸纳揽储人才的蓄水池,是山东招才引智的桥头堡,是培养输出人才的主阵地,能够加快形成面向本地生源乃至面向全国的人才“虹吸效应”。政府应统筹均衡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资源投入,建立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大中小幼一体化教育资源投入机制。加强高等教育师范类和基础学科投入,加大高等教育本硕博专门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基础教育提供高质量师资来源。同时,要从政策上引导高校优化人才工程,促进抓好引才留才用才育才工作,做大做强人才增量。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留鲁来鲁就业创业,以形成可持续的人才在鲁沉淀效应,实现山东源源不断的青年人才供给。
    三是抓好省级政府和市级政府共同支持高等教育的结合。从根本上讲,山东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双高”建设和省属高校“冲一流”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山东强省战略的实现,需要依靠山东财政实力的大幅提高。但是,高等教育除需要省级层面高度重视外,各地市政府也要充分认识到发展高等教育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意义。说到底,高等教育的最大受益者是各高校所在的地区和城市。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省市两级政府齐抓共管,上下发力,协同联动。应出台专门政策,实施高等教育省市共建计划,形成支持和支撑山东高等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从根本上缓解山东高校发展面临的资金瓶颈约束,增强高校的办学能力。
    四是抓好高校内涵发展与外延扩张的结合。在山东全面求强中,高等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须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以凤凰涅槃的魄力实施办学路径的转换。地方高校需要下决心走出过度外延扩张的办学老路,在学科建设上,彻底摒弃摊大饼、上规模的思维模式。在学科存量上,要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要求,优化教育资源,勇于自我革命,通过强身瘦体实现强身健体,突出特色,强化优势,发挥特长,聚焦发展。在学科增量上,要以国家“双万”计划、“六卓越一拔尖”等系列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为契机,以新文科、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四新”建设为牵引,大力发展新兴学科,促进学科跨界融合、交叉复合,实现增量崛起。

全文链接:

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copyright @ 2019 青岛大学 理论学习 以学促干专题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